《观潮》优秀教学设计
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,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,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,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,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,使教学效果最优化。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?以下是小编整理的《观潮》优秀教学设计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《观潮》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
1、理解课文内容,能根据上下文理解“若隐若现、齐头并进、漫天卷地”等重点词语的含义。
2、初步学会按“潮来前-潮来时-潮来后”的顺序给课文分段。
3、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,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。
4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背诵课文第三、四自然段。
教学重点难点
1、理解课文中有关“潮来之时”的记叙。
2、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,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。
3、学习作者有顺序、抓特点的观察方法,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。
课前准备
1、多媒体课件。
2、搜集反映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。
教学时数
2课时
教学过程
第一课时
一、直奔“潮”,整体感知
1、释题知“观潮”。同学们,我们已经预习过了课文,着而的“潮”,就是指钱塘江大潮,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?
2、入文理解“观潮”
(1)导入 ……此处隐藏16851个字……实际上作者在描写大潮时是有顺序的。你听我来读一读,仔细听,看看缺少了哪些词语?
b、你知道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吗?
(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,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描写潮水的变化。)
5.自读三、四自然段,感受“变化”。
a、作者在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时,之所以把它描写得生动,形象,富有感染力,那时因为作者突出抓住了它的“变化”,作者都突出了它的哪些变化呢?
(1)潮声(越来越大):隆隆——越来越响——如同山崩地裂
(2)潮头(越来越高):白线——水墙——白色战马
(3)潮势(越来越猛):逐渐拉长、变粗——翻滚——浩浩荡荡
b、作者把潮声、潮头、潮势三方面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写,让我们如临其境,如闻其声,如见其景啊!
6.当大潮奔腾西去后,作者仍旧描绘出了它的变化?两丈来高,大约是6、7米,相当于三层楼那么高?此时此刻,你想说些什么?
三、对话文字,感受大潮到来前的朦胧之美
1.大潮到来之前,钱塘江是怎样一番景象?读一读,描写大潮到来前钱塘江景色的句子。
2.品味“横卧”。
3.作者在潮来前还抓住了哪些景物?突出了它们什么特点?
4.镇海古塔、中山亭、观潮台是多么的高耸,多么的稳固,它们屹立在宽阔的钱塘江江边,远处还有几座小山。你觉得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?(朦胧、美丽、和谐、壮观……)
5.此时此刻,高耸、稳固的镇海古塔、中山亭、观潮台被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;宽阔的、平静的钱塘江被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;远处的几座小山被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,这幅画面让你感受到了一种怎样的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