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寻隐者不遇》教学设计
作为一名老师,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,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,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。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?以下是小编整理的 《寻隐者不遇》教学设计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《寻隐者不遇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:
(1)理解了诗意,能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。
(2)了解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“苦吟”诗人。
(3)能通过诗句体会作者的心情。
(4)领会到了这首诗“寓问于答”的特色。
(5)能根据诗意,发挥想像,编出一个有趣的故事。
教学重点:
有感情地朗读、背诵这首诗,体会作者的心情,能根据诗意,发挥想像,编出一个有趣的故事。
教学难点:
体会作者的心情,领会“寓问于答”写作的特色。
课前:
投影出示课文插图,配以古琴音乐,渲染气氛。
课中:
一、提示课题。
从刚才的画面中,同学们一定已经知道了今天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一首古诗,诗题是——寻隐者不遇。诗题中的“寻”是什么意思呢?“隐者”是指古代那些有才华、有志向的人,由于某些原因而隐居起来,不问世事的人。你们知道历史上有哪些人是“隐者”呢?“不遇”是什么意思?现在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?
二、了解作者。
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非常有名的诗人贾岛,谁 ……此处隐藏19734个字……p>3、解疑,有不理解的地方吗?提出来。学生相互帮助,理解诗意。
童子何人?与隐者什么关系?(待童,徒弟,是儿子吗?)
言师,言,说,谁在说?(童子)说谁?(师父),童子在说师父什么?
此:这,此山,这座山。
深:云雾弥漫,浓得遮人视线。
不知处:不知道去向。
4、同桌练说,再指名说说诗意。
5、练习朗读
三、体会诗的凝炼,精妙。
来,理解了诗意,我们来谈谈读后感,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?(自由讨论,好的觉得好在哪里?
1、看出来了没有?这里面还省去了几个具体的提问。
2、你能根据回答猜猜看,这里边诗人是怎么问的?(发言,初步了解)
3、(出示练习题目)那你能把这一段诗人与童子的对话补充完整吗?自已说说。
诗人问:
童子回答:
诗人问:
童子回答
诗人问:
童子回答:
4、同桌对练,指名表演。
5、读诗。
四、体会诗人的情感起伏。
1、你看,根据童子的回答,往前推,我们可以想像出诗人的问题,那往后推呢?想想看,当诗人听到童子的不同回答后,心情如何呢?
(出示试题,图画)
诗人来到松下,只见( )
诗人问:
童子回答:
听到童子的回答后,诗人()
于是诗人又问:
童子回答
听到童子的回答后,诗人()
于是诗人再问:
童子回答:
此时,看着( ),诗人(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