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刘胡兰》教学反思
身为一名人民老师,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,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,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?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《刘胡兰》教学反思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《刘胡兰》教学反思1《刘胡兰》这篇课文记叙了刘胡兰严守党的机密,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,坚贞不屈,最后壮烈牺牲的感人事迹,歌颂了刘胡兰忠于党,忠于人民,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。面对这样的英雄人物,距离学生比较遥远,这为学生在感受其形象的伟大上造成一些不便。因此,课堂内牢牢把握课文的主脉,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,通过生生、师生间的互动,可以让学生淋漓尽致地感受刘胡兰的英雄形象。
1、通过合作学习,让学生充分地说
新课标提出:“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”。课堂里,我们可按照“自动----互动----导动----创新”的过程中完成教学内容。在复习导入阶段,可以请学生自由挑选词语进行造句,不仅巩固了旧知,又加深了理解,激起了学生的兴趣,产生学习的欲望,积极投入学习中。之后,再通过A、“你觉得刘胡兰是个怎样的共产党员,你从哪儿看出?”B、“敌人用了几种手段对待刘胡兰?他们的目的是什么?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?”C、“你如何理解‘生得伟大,死得光荣’?毛主席为什么如此题词?”这样的三个问题入手,让全班同学自由分成三个大组进行自主学习。群体的力量是无穷的,学生通过合作讨论,思维不断地相互碰撞,在合作的过程中有所争议,有所创新,有所发现 ……此处隐藏5369个字……插入了故事,“那时候共产党员们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在不断地努力着,可是国民党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,联合地主们一起杀害共产党员,宁可错杀一千,不可放过一个。就这样,共产党员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。国民党和地主们对老百姓非常苛刻,还记得老师和你们说过,地主们把自己的田地租给农民们,要求他们无论收成怎样,都要交很多的粮食吗?最后可能农民伯伯们家里一粒米也不剩。而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们,分田地给老百姓,和老百姓们同吃同住,帮助老百姓做很多事情。如果没有了共产党,人民就没有了新的希望。所以刘胡兰,她宁死,也要保护共产党员。她保护的不仅仅是共产党员,还是人民们的希望。”
最后,我提问:毛主席怎么评价这件事?学生回答:“生的伟大,死的光荣!”首先,引导学生理解“挽联”的意思,“挽联”就是是哀悼死者、治丧祭祀时专用的对联。为什么毛主席有如此高的评价呢?我播放了一个视频。同学们回答,刘胡兰生的时候,为祖国的解放工作做出了许多贡献,死也是为了保护更多的共产党员,保护人民的希望。再齐读最后一段。
(三)不足之处
1、学生能力有限,能够主动学习,参与讨论的学生不多。把满堂言变成了几人言,课堂变成了几个人展示的舞台。
2、学困生关注不够,学困生听得比较迷糊。无法理解和感受。
3、朗读指导不到位。虽然让学生读了很多,但是没有让他们分角色朗读,虽指导学生朗读刘胡兰语言的时候要读出坚定和不屈,但是只是让几个同学练习了,再让全班共同练习。
4、没有让学生们说一说,你想对刘胡兰说点什么呢?引导学生们学会感恩先辈。
(四)改进措施
课堂上完更加关注学困生,加强朗读的指导,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。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课堂中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