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长度单位》教学反思
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,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,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,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?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《长度单位》教学反思 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《长度单位》教学反思 1一: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。
这节课,一次“不周全面”的情景设计,让我明白发展学生的情感远比发展学生的知识重要。我庆幸自己没有利用老师的威严“遏制”他们当时的“气愤”,才有了那样简单却深奥的语言,才有了越来越多的孩子愿意告诉我他们的真实想法,才有了一些平时不爱举起的小手如今高举过头顶、、、、、、我越来越明白,要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,其实很简单:可能是一句表扬的话;可能是一个关注的眼神;可能是一次对他的微笑、、、、、、
上完这节课,我更加坚定要优待每位孩子的想法,记得有位名师曾说:关注每位孩子,因为你不知道哪朵云彩会下雨。随着教学实践的积累,我了解到每个孩子的特点不一,长处不同,不要拿常规标准衡量每位孩子。多想想:米有所短,厘米有所长,在良好的心态下就能教好更多的孩子。
二、从实际需要出发,让学生产生学习长度单位的欲望
教学时,我创设了“我想给同学们配桌布”的情景,配桌布必须知道桌子的长和宽,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实际中测量长度的必要性,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实物作测量标准去量桌子的长,结果量得的数量不一样,由此引起认知冲突 ……此处隐藏14721个字……的学生。进入长度单元时,自我感觉上课的状态还可以,学生回答得很积极,有时候抛出一个问题,积极的同学能很快地去回应我,配合我,让我感觉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理解,上课的语速和进度也不自觉地加快。汹涌的波涛终会归于平静,等到做作业时才感觉到很多同学都不是很理解。所以上课时多为后面的学生慢下来,多关注他们有没有真正理解。
《长度单位》教学反思 15这节课是用实物(回形针、三角形、小棒)量数学书,文具盒,课桌等物体。这些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到用不同的物品量同一物体,量出的结果不一样;用不同的物品量不同的物体,有时量出的结果一样,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,进而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。课前我把全班分为14个小组,每组4人,活动的学具是统一安排的,每组3种,学生的选择较多,通过对比,学生的认知会更直观。本课的难点是估测,估测是对事物的整体把握,是对事物数量的直觉判断,思维经历着观察,猜测,类比,推理等活动.估计与数的认识,量的计量相配合,为促进学生的估计能力,培养数感,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估计,交流各自的估量方法,比较各自的估测结果,借鉴别人好的方法,比如配套的练习三,我们已经估计到小刀是3个立方体的长度,而橡皮比小刀长一些,于是有小朋友只看“多”的这“一些”是几个立方体的长度,再把3加上这个“几”便得出答案,这显然比重新用立方体去估测要简单得多,数学来源于生活,又作用于生活,在掌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的基础上,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量一量,记一记,以明白应用数学的价值。
由于是开学的第一节课,孩子们还处于从假期到学校生活的过渡状态,学习效果并没有预设时理想。同时有效地组织课堂,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注入更加生动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部分是下节课开始要注意的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