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目送》读书笔记(精选15篇)
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,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,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!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书笔记头疼,以下是小编整理的《目送》读书笔记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《目送》读书笔记1几年前女儿推荐我看台湾女作家龙应台的一本书《目送》,至今为止看了五六遍之多,每次看过的感想又都不同,是越看感触越深,越看理解的也越多。
这真的是一部好书,写的那么细腻、真实、感人、有哲理,好像每一段话,每一件事,都发生在我们身边,我们每个人也都曾或多或少经历过。我们每个人在这里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,这里的“我”又是多少个我们的写照。这本书与其说是龙应台对自己生活的回顾和反省,到不如说是照出了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,照出了我们生活中所忽略的最珍贵的事物,那就是爱。
我对其中的《目送》一篇感触最深,“我慢慢地、慢慢地了解到,所谓父女母子一场,只不过意味着,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。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,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,而且,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:不必追。”我都能背下这段话了,我和父母、女儿和我之间又何尝不是这样的!
记得我考入省城去上学的时候,母亲不也是目送着我渐行渐远,就如我现在每次目送着女儿一次一次的别离……
我们这一生,被父母目送着,然后我们再目送着我们的孩子,但是我们都很难去回头张 ……此处隐藏12002个字……那点点滴滴的温暖,我的心头也不断激起点点温暖的浪花。我想着,在某一天,当我与作者现在年龄相仿的那一刻,我一人独自靠在斑驳的墙影中,在夕阳的余晖下回想着我人生的点滴,那感觉,是温暖还是心痛?也许兼而有之吧?
当整本书翻至中间部分时,作者似乎有意停止了对个人经历的“目送”,转而将目光转移到了万千世界中去了。作者对时间、对距离、对人际、对人与物的相处、对所经地点的景况都一一进行了讲述,在作者悠长而不舍的目光中,那些本来抽象得不可捉摸的概念都化为了一湾清幽的潭水,在我的心中独自散发着深邃的幽光,让我与作者共同打量着人世的一切。
如果说开篇的《目送》是为了让读者走入一个无奈、疼痛、温暖、回忆与念想并存的深邃的洞府中的话,那么,在最后的一系列关于作者父亲病中与离世的文章,则是为读者设下的一级级台阶,让读者看着一个老人在时光的折磨下如何离去,然后再一步三回头地离开那深邃的洞府。于是,在缠绵的思念中,我们又见到了尘世的光明,重新面对万千世界。
在读着那一系列文字时,我总想象着那个在女儿、儿子以及老伴的陪伴中逐日衰弱直至被死神接走的老人,这使我不禁想到了我的爷爷。原来任何一个人的正常离去,走的都是同一条道,是留不住的,终究要离去。只是觉得,作者的父亲与我的爷爷相比,更幸福。不过转念一想,生命的本质不是一样的吗?何必太在乎外在的雕饰呢?去往另一个世界的生命都会把今生未受的福赶回来的。这样想着,心中便宽慰多了。
有人评论说《目送》是21世纪的《背影》。很明显,评论者的《背影》指的是朱自清的那篇。不过,我却觉得这样的比较反而使《目送》中的一些味道消失了,委屈了《目送》,如若再加上三毛的《背影》,那么,《目送》那温暖与无奈的韵味才大抵被补全了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