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毛流浪记》读后感
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,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,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?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《三毛流浪记》读后感,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《三毛流浪记》读后感1《三毛流浪记》读后感在寒假里,我读了一本《三毛流浪记》的漫画书,这本书讲述的是孤儿三毛的辛酸遭遇。
在解放前的上海,三毛是一名流浪儿童。他没有家,没有亲人,衣食无着,四处流浪。好不容易认了一个对他好的爷爷,可没过几天好日子,相依为命的爷爷就被坏蛋打死了。孤苦无依的三毛只能一个人游荡上海,吃贴广告用的浆糊,睡在垃圾车里,把报纸当被子,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御寒……为了生存,他卖过报,擦过鞋,拾过烟头但总是受人欺侮,挣的钱连吃顿饱饭都不够!
多么可怜的孩子!多么不公平的社会!可不管生活多么艰难,遭遇多么悲惨,他却一直保持着正直善良,机智顽强的优秀品质。他忍饥挨饿却不愿与小偷为伍;他毫不吝啬地把自己舍不得吃的唯一烧饼全部给了饥饿的老人,自己却饿得肚子“咕咕”直叫;他见义勇为地帮助受人欺负的小男孩;他奋不顾身的跳到河里救起不小心落水的小朋友;他受尽苦难,但始终没有气馁,没有绝望,没有放弃,一直顽强地生活着,奋斗着……
与三毛相比,我们现在的生活真是幸福太多了。可是我们却常常身在福中不知福。自从家里多了一个“小卑鄙”,爸妈就不再把我放在眼里,我在家里的 ……此处隐藏13245个字……酒会,撕破华服,和往日一起讨饭的小伙伴一起,走向属于他们的流浪生活。解放后,他结束了流浪,过上了正常的生活。
读《三毛流浪记》,不仅让我看到旧社会的黑暗,社会制度的腐败,富人居上,穷人寄下,证明了旧中国的无道与政治的缺失。旧上海,没有摩天大厦,没有绿树成荫,没有鲜花飘香,只有低矮的街道、破旧的铺子,侵略军的汽笛声,刑场上惨无人道的,低吼的枪声,繁杂不断……
在阅读的过程中,字里行间那令人忍俊不禁的儿童情趣、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和紧张激烈的与硕腹巨贾、富豪地绅的“战斗”,都是一个个丰富的课题。更重要的是会觉得找到了一个终生难忘的亲密伙伴——他就是书中的小主人公三毛。联系生活实际,我们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,朗朗书声;我们在家中,享受着家的温暖;我们坐着车,到各地旅行,去年时,我来到了国际大都市中国——上海,眼前,东方明珠矗立浦江之岸,群楼呼应,直刺青天,登上金茂,纵览上海华景,遥想当年,流浪的三毛,没有吃喝,没有住所,也许,我经过了他流浪的大街,经过了他吃住的地方……
《三毛流浪记》是一篇引人发省的红色巨作,也是一篇精神与梦想的结晶。读了《三毛流浪记》,我知道了奋进不息,知道了坚持不懈,知道了顽强拼搏,三毛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我的榜样,帮扶着我,使我站上精神与善良、友爱、关心的心海之船。
在一则报道上,赫然登着一个流浪街头的孤儿被一对打扮靓丽的人踢得流血不止,一家黑心公司把停滞街头的流浪者绑回做苦力……这些报道,在百年前平淡如水,但在21世纪的今天,还要出现吗?不!不能,流浪者,是社会的一部分,是弱小的群体,我们有责任给予他们一个温暖的家,三毛,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旧中国,让我们富有爱心,帮助他人。现在,我们要全力打造一个新世界!